导读 :

作为水乡,乌镇给人的印象中,除了小桥流水,最多的便是船了。

一叶舟轻,双桨鸿惊。

水天清、影湛波平。

鱼翻藻鉴,鹭点烟汀。

过沙溪急,霜溪冷,月溪明。


  

 

作为水乡,乌镇给人的印象中,除了小桥流水,最多的便是船了。

乌镇的船只不仅数量多,种类也不胜枚举。

最常见的便是景区河道上的客船——摇橹船。摇橹船船体大小适中,运转便利,且具备船舱、船篷,安全等级高,又能遮风挡雨,最受游人青睐。

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《走遍中国》栏目,就曾报道过乌镇的摇橹船。http://tv.cntv.cn/video/C38930/e8ca225a51614fd3a4f127cdec642927


 

船篷长宽得宜、略有弧度,只遮挡风雨,不遮挡视线;船篷与舱体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安静悠闲的空间,船中游人可安逸赏景,不用理会这个小世界外的烈日、风霜、喧嚣……晃晃悠悠中,静赏一幅幅徐徐展开的水上画卷。


    

 图:操纵摇橹船的师傅


 

图:停泊在乌镇西栅如意桥码头的船只们

 

 

图:一边品茶闲谈,一边看摇橹船悠悠驶过

 

 

图:两艘摇橹船在此处偶遇

 

 


除了摇橹船,乌镇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船,比如,上图的这一艘货船。货船要装货、运货,比较费体力,故而一艘小货船通常需要配备两位师傅。

运货时,划船的师傅负责控制船只,另一位师傅则要频繁地上下船,装货或是卸货。

不知道图上的这两位师傅,究竟要到哪里去呢?

 

 

图:乌镇西栅水上集市附近的货船

 

 

图:年货、花伞、花灯、三白酒、水果蔬菜等

 



最令人啧啧称奇的,便是这艘捕鱼船。人们见之称异,是因为它的稀有。

在乡村文化未被蚕食的时代,水乡的捕鱼船几乎随处可见。农闲期间,豢养了鱼鹰的人家便会驾着小船,带着鱼鹰,去鱼群密集处碰碰运气、贴补家用。

 

 


高杆船,又名“蚕花船”,为昔日乌镇人民祈求蚕桑丰收的仪式地,现在已经成为乌镇东栅景区的一个景点。

正中央放置着一个大石臼,上面固定着一根大毛竹,寓意节节登高,根部则有四根用作固定的短棒。

表演时,师傅模拟上山的蚕宝宝,身穿白色衣裤,慢慢从底下爬上去。等到竹竿晃动幅度变小,师傅便会表演一些惊险的高难度动作,比如金猴望月、鹞子翻身、倒挂金钩等等。

 




 

如果说高杆船是一枝独秀,那么拳船便是众位师傅们的联袂演出了。

 


这艘拳船是过去乌镇人民展示船工武艺、震慑歹人的场所,如今也成为乌镇东栅景区一个极有纪念意义的景点。

 


 


古时候,乌镇地处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,交通便利,商贾云集,常常遭到太湖水匪的劫掠。

当时乌镇的船工与百姓为了震慑歹心,常常于庙会、集市时,在拳船上敲锣打鼓,表演武功。浑水摸鱼进乌镇刺探的小喽啰们看到此景,便会心生犹疑,回去向家主禀告情况。

可以说,拳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百姓的损失。



 

 

船作为交通工具,与车辆一样,也会有磨损,也需要维护保养。位于乌镇西栅北侧历史街区入口处的修船坞,直白来说,就是一个修船厂。每艘摇橹船的检修、维护、保养都在这里进行,简直就是一家摇橹船版的4S店。     乌镇是江南水乡,水网密布,相较于车马,船是更为常用的交通工具。所以,水乡人民一直将船寮视为水乡的心脏。


 

 

 

至于旁边的舟楫文化长廊,以竹板阴雕的形式展示了乌镇的船文化。喜船、拖梢船、太湖船、官船、航船……等等不胜枚举,虽然部分种类的船已经销声匿迹,但舟楫文化长廊仍保留了它们的模样与典故,留与后人琢磨。

 

 

 

来到乌镇,怎能不体验一番水乡最常见的交通工具——船呢?

    坐上摇橹船,暂离热闹的长街与小巷,享受晃晃悠悠的闲适与自在。桨声欸乃,水声清脆,柔暖的日光照着粼粼的水面,一切都慢了下来。

       

 

 

岸上的世界繁华热闹,水中的倒影则默默无声。在盛满倒影的河面缓缓滑行,就像身处两个世界的交界处, 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。


 

 

白天或晚上,天晴或下雨,不同时间的乌镇有着各异的风貌和美感,乘船也是一样。

白天乘船游乌镇,可赏风景明晰、枝条历历;夜晚河上泛舟,如入绮丽仙境;风和日丽时荡舟,清风拂来,心旷神怡;微雨时节,客舟听雨,也别有意境。

 

 
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电话咨询

全国服务热线
18014511119

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返回顶部